本报讯(记者简洁 通讯员杜圣智)“这笔司法救助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一定积极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近日,正在湖北某医院接受治疗的万某,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管成回访时感激地说。
“万某右手拇指末节完全离断……经鉴定为重伤二级。”管成介绍说,2019年12月8日,方某因与万某一言不合,将万某右手拇指末节咬断,后万某到医院治疗,但数万元的医疗费让本就生活困难的她难以承受,只能边治疗边凑钱。
据了解,万某家住湖北农村,丈夫已经去世,家中还有年迈的公婆需要照顾。为改善家庭状况,万某到北京务工谋生,突发的伤害让其生活直接跌入谷底。2021年3月,朝阳区检察院以方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判处方某有期徒刑四年,并赔偿万某经济损失6万余元。但方某无经济赔偿能力,导致民事判决部分始终未能执行。今年5月,万某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这让其本就困顿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我院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万某的情况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万某并指导其提交司法救助申请材料。”管成告诉记者,因万某在老家养伤,受疫情影响目前无法实地调查核实。该院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线上调查,同时委托当地检察机关协助调查万某的家庭状况。
经审查,该院认为万某因方某故意伤害造成重伤,所受经济损失未获得有效赔偿,目前没有经济来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司法救助金到位后,管成第一时间将救助金送至万某手中。该院考虑到万某的实际困难,在发放司法救助金的同时,还引导并协助万某办理低保和重症医保,进一步缓解其经济负担。
“正是检察机关的救助帮扶,让我重拾生活信心。”收到救助金后,万某特意给朝阳区检察院写了一封感谢信。
“司法救助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怀的民生工程,通过司法救助让救助对象及时走出生活困境,切实感受到检察的温度,同时聚焦困难妇女、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依法能动履职,通过大数据筛查方式,高效、精准筛查救助线索,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排查,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管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