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孔梁燕,按照九部委《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文件精神,2019年6月,我到重庆市永川检察院挂职公益诉讼部门副主任,从此与公益诉讼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6月18日,是我报到的第一天,永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吴军就找到我,说重庆市检察院交办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请我晚上调好闹钟,凌晨3点从院里出发,去现场调查取证。
“什么案件,非要凌晨去调查?”面对我的疑问,吴军似乎卖了个关子,说“到了现场就知道了”。
6月19日凌晨3点,我们准时出发,驱车40分钟,赶到位于永川区某工业园区的一家屠宰企业。当时,天还没有亮,检察官们“轻车熟路”就找到了目标,这令我很佩服。后来我才知道,早在几天前,他们就已经“踩好点”了。
在我们到达时,该屠宰企业正在利用夜幕的掩护进行屠宰作业,一股血水直接排到企业院坝外的水沟。我和同事立即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现场取证,另外一组同事进入屠宰现场,分头对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固定生产、排污等证据。面对检察官的现场询问,相关人员对所有提问均一概回答“不知情”。鉴于现场人员不配合调查,吴军立即联系该企业负责人到场。
该企业负责人到场后,检察官耐心对其做思想工作,同时释法说理、言明利害。该企业负责人承认,因排污手续不齐全,没有得到环保部门的验收,一般都利用夜间或者大门紧闭时进行生产加工屠宰作业。
在调查中,检察官还发现,该屠宰企业驻点兽医只有一个人,而企业每天屠宰生猪500头左右,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存在不规范问题。于是,检察官对驻点兽医进行了询问,固定该企业驻点兽医开展检疫工作的相关证据。为了固定企业自行新建车间并开展屠宰鸭子业务,检验检疫工作存在重大漏洞等直接证据,检察官立即调取了新车间视频监控。“必须得先固定直接证据,防止证据灭失。”吴军向协助取证的法警说道。
等固定好全部证据,已经是10点钟了,尽管大家都饥肠辘辘,却都精神抖擞地回到办公室,并很快投入到文书整理工作中。看着检察官们梳理出的企业“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违法违规问题,听着他们关于被调查企业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定性,回想起凌晨至今大家忙碌的身影,我深深体会到,当公益诉讼检察官真不容易。每一份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虽然只有薄薄的几页纸,但其对案件线索的分析认定、法律法规的精准运用,都凝聚着办案检察官的汗水,饱含着检察官推动问题解决的努力。
19日晚上,检察长组织大家对证据、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和文书等问题进行讨论。6月20日,在完成调查工作的第二天,永川区检察院针对屠宰企业存在“未批先建”“无证排污”污染环境问题,向环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就该企业检验检疫存在严重漏洞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促请农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职。
收到检察建议后,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该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企业自身的违法问题,及时办理了环评等相关手续。同时,环保部门还举一反三,对永川区的所有屠宰点进行了执法检查,规范行业发展。针对动物及动物制品检疫问题,农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全区检验检疫工作,对动物制品标识化管理,让老百姓餐桌变得更安全。
这个案件,只是我经历的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也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一个日常写照。通过几个月的互派挂职,我真切感受到,公益诉讼守护的是公益,同时又贴近民生,小案子里面有大民生。透过这一个个案件,我发现检察机关与我们行政机关一样,都是立足自己的职能,去服务社会发展,积极保障民生。
不久,我将回到生态环境部门的岗位,但我会珍惜与公益诉讼工作的这段缘分,继续关注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努力做好一名公益诉讼的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公益诉讼工作,一起去守护绿水青山、守住生命底色。(孔梁燕系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目前在检察机关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