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类案数据公开】我院依托“家、站、地、云”打造全景态立体化未成年人检察保护模式
2024-07-01 15:26:00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

  2022年以来,我院根据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要求,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优势,建立微家、驿站、基地、数字云平台等载体,积极探索全景态立体化未成年人检察保护模式,为深化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建设积累了基层经验,获省三八红旗集体示范工作室等省级以上荣誉6项。

  一、引入妇女儿童微家,为未成年人保护增加“司法温度”

  一是环境布置突出温馨友好。我院联合区妇联在未成年人检察保护中心设立妇女儿童微家,以青少年维权为宗旨,按照“一家一品”完善功能设施和环境氛围,建立未成年人讯(询)问室、情绪疏导室、综合心理工作室,以代表青春朝气的橙黄、淡绿等颜色进行装饰布置。成立以女检察官为主体的“蓝莲花”工作室和专业化办案团队,将办案流程和工作职责上墙公示。将妇女儿童微家纳入检察开放活动的重要窗口,向社会宣传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先后接待参观、学习、交流等50余场次。

  二是重重轻轻彰显特殊保护。落实综合履职、一体化办案机制,从严惩治强奸、伤害、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准逮捕35人,起诉59人。对涉罪未成年人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促进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对34名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严格落实社会调查、法律援助、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100%教育矫治、100%综合救助。

  三是一站贯通促进融合履职。与公安、妇联、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协作机制,在40余个办案环节落实具体衔接配合措施,融妇女儿童案件办理、权益维护、普法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公益服务等职能于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施“护未小滨”“蓝莲花”等青少年维权项目6个,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康复与治疗工作协作机制,落实见义勇为护未机制的做法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转发,获《检察日报》头版报道。

  二、设立社区检护驿站,为未成年人帮教输送“正向能量”

  一是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帮教。创新“检察+民政+社区”保护未成年人深度合作机制,在河埒街道孙蒋社区儿童“关爱之家”设立未成年人检察保护驿站,开展“勇者自新”“阳光赋能”等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对罪错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实行分级分类矫治,开展就业就学引导。55名罪错未成年人定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接受法纪教育和心理疏导,现已全部顺利回归社会,其中28人升学就业,2人考上大学,对陈某某阶梯式引导帮教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优秀帮教案例。

  二是家庭教育指导让爱回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监护缺失等问题,在社区驿站同时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方便全方位、近距离观察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帮助未成年人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联合妇联、团委、社会机构开展“把爱带回家”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决定书》《督促监护令》84份,帮助54名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监护,教育、引导170余名家长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正确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养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把爱带回家”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项目获评2023年“法治无锡·平安万家”优秀案例评选特等奖。

  三是检爱护苗活动扎根基层。通过社区驿站延伸检察触角,将教育、帮扶、治理等措施落实到基层环节和组织末梢,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对25名未成年被害人和困境儿童实施救助,对14名未成年儿童协调落实临时看护、控辍保学、心理疏导等保护措施。开设社区法治讲堂,为2000余名学生家长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霸凌等主题法治讲座8场,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围绕校园周边违法开办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班、旅馆违规接待未成年人住宿等开展专项治理,发出检察建议17件,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治理,推动完善行业管理制度12项,消除安全风险隐患80余处。

  三、升级教育实践基地,为未成年人成长补充“法治营养”

  一是检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为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空间,我院会同公安、法院、团委等九家单位在无锡市蠡园中学建立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于2023年对基地进行全新改版升级。基地以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为主线,设普法教育区、特殊教育区、互动体验区等7个场馆,突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面向全市青少年开放,迄今已有6万余人参观学习。基地先后荣获江苏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无锡市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无锡市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二是根据需求设置特色课程。基地常设课程包括综合法治套餐、主题普法活动、实际案例教学三大类,迄今已开展活动200余场次。其中,“游学滨湖”暑期法治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深受中小学生欢迎,成为基地传统项目;“模拟法庭”根据不同案例和参与对象常做常新,提高了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我院28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中等职校法治副校长,提供40个法治课程菜单,可根据需求送法进校;开设“小滨说法”网上法治课堂,推送法治课程视频资源12部,在线点击学习达3万人次。

  三是拓宽思路强化基地功能。坚持“一地多用、融合发展”的理念,不局限于法治教育内容,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社会治理、新时代文明建设等视角来拓展基地功能。2022年5月,滨湖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基地挂牌成立,全区13家未成年人保护同盟成员单位建立“1123网络工作机制”,链接2家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设立9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2023年12月基地改版升级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 “六进”、宪法宣传周、4.15国家安全日、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巡展等活动,体现了基地的包容性、开放性。

  四、启用护未小滨云平台,为未成年人维权提供“智慧向导”

  一是线上报告争取第一时间。针对实践中一些未成年被害人及其监护人不敢或不愿报案、不会维权等情况,我院研发以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为主要功能的“护未小滨”云平台,方便群众求助,促进案件线索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快速流转,提高处置效率。目前平台已接收侵害线索200余条,协同处置苗头性事件30余起,立案监督7件,在引导侦查取证、救助帮扶、化解社会矛盾和舆情风险等方面发挥检察监督作用,我院采用“四步衔接”救助困境儿童的做法得到省检察院肯定。

  二是护未观察做到全域覆盖。通过数字赋能、延伸触角,促进维权关口前移,形成“线上+线下”未成年人观察保护屏障。一方面,对“护未小滨”云平台进行升级,汇集医院、旅馆、教育、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相关信息数据20余万条,通过对未成年人就诊记录信息、医院强制报告记录、旅馆业入住登记信息、公安机关受案信息、检察机关办理涉未案件信息等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从中发现侵害未成年人监督线索;另一方面,由社区网格员、学校班主任、医护人员、旅馆业从业者共2400余人组成“未爱护苗”队伍,将强制报告线索发现触角延伸到各个社区、医院科室、学校班级,实现辖区全覆盖。

  三是实时监督推动责任落实。构建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监督模型,对辖区内医院、学校等行业落实入职查询制度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督。收集全区各医疗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人员相关信息6000余条,对接公安机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及检察业务2.0系统,定期查询上述单位工作人员是否有性侵害、虐待、暴力伤害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记录,并将查询结果反馈相关单位作出相应处理。近一年来,3名实施侵害行为的人员已被禁止从事未成年人的工作。

  编辑: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