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他山之石】“1+1>2”筑牢良田“耕”基
2025-01-23 11:14:00  来源:检察日报

  “水泵、水管、水渠都整修好了,电也通了,路也好走了,现在再也不用为浇水的事情发愁了。”近日,在河南省濮阳县检察院组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整改“回头看”座谈会上,高标准农田管理员感慨地说道。参与“回头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整改效果进行了验收。

  濮阳市下辖的濮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现有耕地13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72万亩。2023年11月,某高标准农田管理员发现,该县梁庄镇部分高标准农田存在水泵和水管损坏、水渠破损、供电设施不能使用等问题。他想起濮阳县人大代表宋扬曾提出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于是辗转联系到宋扬,向其反映了情况。

  “你将这些问题按流程向镇政府反映,首先要解决农田浇水问题。我也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建议尽快解决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问题。”宋扬回复了该管理员,并将此问题上报至濮阳县人大常委会。

  依托2023年8月濮阳市人大常委会与濮阳市检察院会签的《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的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将宋扬的建议移送至濮阳县检察院。

  濮阳县检察院收到代表建议后,立即适用《办法》对该线索进行案件化办理。承办检察官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查,发现县辖区内高标准农田确实存在水泵水管损坏、水井不通电等问题,甚至有一处高标准农田自建设以来变压器就不通电,有的高标准农田出现麦苗弱、苗黄等现象。

  2024年2月,濮阳县检察院依法以行政公益诉讼进行立案并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等参加。听证会上,听证员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后,就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交流,提出进一步凝聚保护合力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最终,结合听证员评议意见,濮阳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农业农村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专项排查和整改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珍惜爱护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

  收到检察建议后,濮阳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履职。在排查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该局整修了423个灌溉机井、73处水渠、46处道路,解决了119处供电设备老化、不通电等问题。同时,该局聘请第三方公司对整修工作进行验收,建立“一长两员”(井长、管护员和维修员)机制,初步形成“村管护、乡管理、县监管”一体化履职体系。

  “将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实现了‘1+1>2’的效果。”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建勋深有感触地说。

  编辑: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