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晚了!我们早就想当面感谢一下丁检察官,是她让我儿子能重新上学,遇到她,是我儿子和我们家的幸运。”3月27日,小希的妈妈和外婆带着一面锦旗来到我院,指名道姓要感谢我。
2018年9月,我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收到市妇联转过来的一条有关困境儿童小希监护缺失、辍学流浪的线索。作为未检部主任,我第一时间接手并开展调查,想帮这个15岁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时这还不算一起案件,但没想到一办就是一年。
“我们几个部门调解了多次,还是没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就看能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妇联干部说起小希的事儿,连连摇头。
走访了接收过小希的救助站,又问询了小希的妈妈,我特别心疼小希。这个原本品学兼优、连连拿奖的“别人家的孩子”,禁不住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的打击,一度沦为辍学流浪、收废品的少年。
小希在五年级时发现,常年说出差的爸爸早已和妈妈协议离婚,约定其由爸爸抚养,而爸爸却在深圳再婚成家,没再管过他。这边,还没从感情伤痛中走出来的妈妈又确诊患上重病。
小希辍学绝食求父母复合,不见奏效,他又只身跑到深圳想找回爸爸,却被后妈赶了出来。回来后,他不想拖累妈妈,开始四处流浪,靠捡垃圾、收废品过活。后经有关部门劝诫,小希爸爸意识到法律责任,回来将小希安顿在一家旅馆的小房间里,自己则又走了。
三年间,小希一人住在小旅馆,每天吃外卖,爸爸停了他的生活费,他就再出去收纸板、卖废品。他的心里有一个执念:“法律上我应该由爸爸抚养,他不管我,我就要告他。”
我前前后后去旅馆看小希不下五六十次,加了旅馆老板娘的微信,关注小希的生活状况。取得小希的信任后,他对我说自己很想上学,但要爸爸履行抚养义务送他去上学。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小希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小希爸爸的行为尚不构成遗弃罪,但确属未切实履行抚养义务,未使适龄未成年人入学并接受义务教育,应承担民事责任,这或许是破解困境的突破口。
在向小希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后,2019年6月,小希主动找到妈妈,表示要将爸爸告上法庭。7月3日,小希向法院递交诉状,诉请爸爸送其在户籍地接受义务教育,并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
考虑到在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天然处于诉讼弱势地位,我们决定支持起诉。于是,我一边和法院法官联系,探讨法律适用、调解方案、审理程序等问题;另一边多次电话、视频联络小希爸爸,以法律责任、亲情道义劝其积极调解,小希爸爸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监护失职会葬送孩子的前程。
2019年8月28日,我们向婺城区法院递交支持起诉意见书,次日参与了庭审。在前期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协议,8月29日金华市婺城区法院下达民事调解书,小希爸爸答应为小希办妥入学手续,每月不少于20日照料小希的生活起居。
眼看就到了开学日,我们联系教育局和学校,多方协商小希的教育问题。敦促小希爸爸把小希从宾馆接出,在学校附近找了房子,陪同办妥了入学手续。9月1日,阔别校园三年之久的小希终于坐在教室里听课了,放学后回家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
此后,我和我的同事还在持续跟进回访、帮扶工作,如监督小希爸爸履行调解协议情况、关心小希入学后表现情况、调和父子之间的隔阂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