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举报奖励开全国之先河;整治行业歪风,督促禁止从业者“终身一票否决”;以“智慧公益诉讼”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建章立制。2018年,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主动出击,深挖线索,注重运用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检察建议,全年立案审查公益诉讼案件20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02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5件,稳步推动区域公益诉讼工作向纵深发展。
服务大局,举报奖励开国内先河
“古有‘立木建信’,今有滨湖检察机关言出必行,让人信服!”2018年5月,公益诉讼举报人刘先生从滨湖检察院民行科长彭德文手上接过5000元奖励,心情激动。
因危险废物处置公司对医疗废物长期不及时清运,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刘先生遂向该院举报线索,后检察院经调查属实,并了解可能致传染病传播、环境污染,向负有核查监督职责的主管部门市环保局发诉前检察建议,并采取“一问二访三函”三次提醒制度,主动作为,全程监督建议履行。市环保局随即将医疗机构废物规范化处理纳入“绿刃”环保专项行动,促全市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上新台阶。
2018年初,该院便制定落实奖励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人办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拓宽线索来源。而此举也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奖金迎来“开门红”,迅速在全国各大媒体引发热议。
“一份检察建议胜过一沓文件,积极回应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期待,做到无缝衔接、全程监管,检察机关要主动出击,依法履职尽责,服务保障大局。”检察长陈利群说。
保障民生,“最严城市”为“舌尖安全”竖标杆
“污染了百姓餐桌饭碗,怎能再端食药行业‘饭碗’?”2018年9月,该院向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连发多份检察建议书,将食药“最严禁止令”进行到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8年来,滨湖区检察院在食药安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发力,切实担当公益“看护人”。8月底,检察官经调查走访发现,法律规定食药安全领域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者,十年直至终身不得从事食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而不少食药安全领域企业法定代表人被判刑后仍继续从事食药行业,甚至将公司多次更名“洗白”后经营婴儿食品。该院旋即排查了20余名已判刑却未入“从业禁止名单”的企业“老总”,并向市食药监管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很快,主管部门起草专门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探索建立食药涉罪人员“黑名单”制度,无锡也成落实食药犯罪从业禁止“最严城市”。
以检察建议推动“从业禁止令”在制度层面贯彻落实创举,起到了标杆作用。
2018年,该院秉持“双赢”理念,先后在食药、水域捕捞等6个领域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帮助完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72项,解决问题149个,实现良好“溢出”效应。
提升检察贡献度,“智慧公益”推文保制度出台
“台风过了,扬名大桥没有塌,是检察官救了古桥!”2018年9月,台风“山竹”刚退,这条消息就在无锡市各文保微信群里不胫而走。
近600年历史的扬名古桥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因年久失修,垃圾遍桥,破败残颓,已属危桥。该院主动发现这一线索后,迅速带领检察官赴古桥实地查看。使用无人机、公益诉讼智慧分析系统现场收集证据后,检察官们立即展开调查,向文物管理部门发诉前检察建议书,同时监督街道维护古桥。在检察院多方协调下,6月文管部门制定出具体保护措施,成熟了修缮方案。2018年夏天多台风过境,古桥仍顽强挺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市出台了专门文保制度文件。
该院专门研发的“公益诉讼智慧分析系统”包含基础信息“六库”,设置办案指挥、研判分析多模块功能,并接入多家单位动态执法系统,载入电子地图、实时导航等,调查取证时可在移动终端信息查询、数据研判等,一举解决线索发现、调查取证“老大难”。还以古桥保护对外辐射,加大监督力度,对辖区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排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两聚一高”检察贡献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