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是我国应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切实保护耕地的一项有益措施。政府对于开展土地复垦,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但好的政策,遇上“歪嘴和尚”,也会被念歪走形。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披露了这样一起个案。
据报道,在江苏泰兴,不法分子利用土地复垦大肆填埋化工垃圾,这样的填埋点遍布当地的多个乡镇。经过调查发现,在其中一个叫薛庄的地方,倾倒有毒废弃物总计达到7977.6吨。利用土地复垦项目填埋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废弃物,而且时间长达两年多,这一个案警示有关部门,监督落实的“后半篇文章”不能虚置,必须做实做细做到位。
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长期性,工作量大,技术性也很强。实践中,土地复垦项目经常是被委托给个人或者企业来完成。虽然不能用人性本恶的观点来推定承担土地复垦工作的个人或企业必定会违法违规,但不可否认,贪图小利、容易懈怠、投机取巧,也的确是具有普遍性的人性弱点,加之企业具有逐利的天性,如果约束不力,监督不到位,就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泰兴被曝光的这起个案,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要确保土地复垦取得实效,有效的监管绝不能少。
做好监督落实的“后半篇文章”,必须摒弃各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土地复垦,环保、国土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有监管职责。但是,正如媒体报道的,出了问题,有的部门却在强调“只负责业务指导,项目的立项”,有的表示“我们只是安排任务”。既然是多部门都有监管职责,那么就应该形成监督合力。如果都抱着各扫门前雪的态度,监管体系就像被戳破很多洞的网,早晚会出问题。
做好监督落实的“后半篇文章”,监督就不能蜻蜓点水。报道中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近8000吨的危险废弃物,有关部门介入后,企业只拉走了80多吨,剩余7900余吨都被填埋地下。监管人员还在辩解,“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挖掉了,把场地已经平整了,企业说全部都拉走了。”企业说全部拉走了,监管人员就信以为真。央视记者找来的挖掘机一开始挖,就发现了带着强烈氨气气味的黑色物质。这就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监督。真正的监督,应该是勇于质疑、敢于刨根问底的监督。
做好监督落实的“后半篇文章”,还要保持韧性。土地复垦既然是一项周期性很长的工作,监督也要实行“终身负责制”。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不能项目交出去了、任务安排下去后就不闻不问了。土地复垦应该坚持效果论,只有最终复垦成功了,一切努力才有意义。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土地复垦的最终结果。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全程发力,坚持项目不结束,监督不收工,验收不合格,监督不收兵。
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二者有相似性,也都应该强调做实做细“监督后半篇文章”。如果污染结果发生了,监管部门的任何借口都是虚弱无力的,都是监督做得不细不实的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