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类案数据公开】把握内涵逻辑 注重系统集成以“三个坚持”贯通推进“三个管理”
2025-07-08 11:15:00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

  自最高检党组作出“一取消三不再”、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重要决定后,滨湖区院以“组织引领、机制创新、标准指引”为抓手,贯通推进“三个管理”在基层落地见效。

  一、坚持组织引领,构建业务管理新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办案质效分析”规定动作。将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等检察业务分析作为“质效攻坚一号工程”,成立业务质效分析专研团队,一把手检察长部署推进,针对履职不平衡、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建立“靶向攻坚”任务清单,依托本院“风向标”专刊“三色预警”实现重点问题提示及反馈闭环。二是建立横纵配合协同联动的质效管理模式。实行“班子成员包片责任制”,班子成员每周到分管部门现场办公一次,查找业务管理中需关注的重点办案领域、案件类型、薄弱环节、异常情况,会商对策,明确工作方向,协调解决办案质效、数字赋能等领域的具体问题。案管部门每季度开展质效分析研判,向业务部门通报办案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今年以来,推动业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份。三是加强法律监督线索集中统一管理。成立检察长任组长,两名分管副检察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律监督指挥中心,并制订法律监督指挥中心工作规定,自主研发了“滨检e站”法律监督指挥管理平台,通过统一建库、统一研判、统一管理,提升监督线索发现和集约管理效能。今年以来,“四大检察”案件结构比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优化,主动履职发现的案源上升2个百分点,提起刑事抗诉2件,内部移送法律监督成案线索5件,一体履职、综合履职效能明显增强。

  二、坚持机制创新,答好案件管理新课题

  一是建立流程监控闭环管理机制。构建“简易案件绿色通道、疑难案件红色通道、敏感案件黄色通道”的分流体系,综合案件类型、复杂程度、检察官专长等7个维度参数细化分案规则,导向性分案。充分运用“数检通”“苏查查”等工具开展案卡核查、流程监控,自行研发涉案财物监管预警小软件,开展“查扣冻”案件专项监控,逐步扩大案件分配、流程监控中的“智慧”含量。二是建立数据管理及防范趋利性执法机制。出台“六个管好”工作意见,从管好业务系统、填录把关、平台应用、数据修正、重点核查、追责惩戒六个方面36项具体内容入手,着力加强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制订加强管辖权审查防范趋利性执法工作意见,推出严把案件受理关、深化侦查活动监督、完善检警协作机制、加强涉案财物监管四个方面15条措施,防止越权管辖等问题,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三是建立重点案件反向审视工作清单机制。将反向审视作为案件管理的重要方式,对工作中有关重点案件、存在问题的类案等开展清单化反向审视,推进重大敏感和疑难复杂案件监管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完善检察办案风险评估、舆情应对全过程管控机制。

  三、坚持标准指引,探索质量管理新办法

  一是落实案件质量“每案必检”要求。从微观上抓实抓细质量管理,制作自查情况表,会同本院档案管理部门明确诉讼档案归档前,由承办人、部门负责人对办结案件逐一开展自查、检查,相关人员签字装卷归档,自查发现的问题同步移送案管部门。成立包含业务部门8名检察官在内的案件评查工作小组,组织对去年办结的37件诉判不一及部分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展专项评查,“面对面”通报反馈评查结果。引入“第三方评查”制度,由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参与重点案件评查,形成内部监督与外部制约合力,提高办案质效。二是构建质量管理“三查四对”工作机制。开展实体审查、程序审查、文书审查,进行类案比对、效果比对、权责比对、履职比对。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开展“一高一优”评选活动,每季度评选高质效案件和优秀办案个人,形成优秀案件展示,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通报制度,让检察官有尊荣、可对照、受触动。三是探索“三个一”追责惩戒举措。解决司法责任的落实、认定和追究问题,强化检察管理刚性。以一套责任清单、一套评判标准、一套奖惩举措,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每一名检察官、每一个办案人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编辑: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