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与法治教育相结合,2017年9月,在区政法委牵头下,我院与区教育局、公安分局、司法局、法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创建了无锡市滨湖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今年,该基地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命名为第六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荣获无锡市政法创新项目三等奖。我们的做法是:
一、注重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一是从本地问题出发。我院在梳理辖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总结近年来普法工作经验的同时,发现目前学校法治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暴露出教学模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教师专业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为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建立一个综合性与趣味性兼顾、预防职能与教育职能兼顾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设想应运而生。二是从辖区条件出发。区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基地企划,在前往各地考察学习的基础上,最终选址无锡市蠡园中学。该中学设计现代,采用自然采光技术的地下空间大面积闲置,在这些闲置空间建立基地,实现资源再利用、体现绿色节约意识。三是从本院工作实际出发。近年来,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全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院相继设立了四大涉罪未成年人管护教育基地、青少年观护中心、青少年关爱教育基地、新起点未成年人公益服务基地,但工作体系、帮教设施不够完善。为此,我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关爱教育网络,推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借力区相关机关,共同打造功能完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二、注重新颖多样、与时俱进。一是内容多元、时讲时新。基地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引言区、互动体验区、普教区、特教区等四大区域,囊括法律的起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国家安全教育、反邪教、禁毒、青少年法治教育案例等七大类内容。法律规范与鲜活案例相辅相成,教导青少年明辨是非、明理守法,培养他们遵法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二是形式活泼、趣味盎然。法治文化长廊图文并茂,采用多彩LED灯箱、触摸式电子显示屏、活动式宣传展板,用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宣传法律;模拟法庭紧跟实践,一比一还原真实庭审过程;互动体验区配备3D体感游戏设备,模拟救火、答题迷宫、地震自护等游戏生动活泼;法治微电影室同步展映《青春守护》等励志动漫、微电影,让青少年在趣味活动与互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基地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全区32所中小学共计54000余名青少年;政法各单位依托基地开展交流、教育、实践、科研等各类活动12场,其中“法治夏令营”、模拟法庭等活动,受众学生超过一万人次。三是讲解专业、效果显著。基地配备一名专业社工,经过法律知识、未成年人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后上岗,专职负责讲解工作。同时,为适应较大流量的参观人次,基地还从大中小学生中招募一批有志向、口才佳的学生,作为小小“志愿讲解员”,在专职社工的培训和带领下,用更为生动、贴近学生的方式进行讲解。自基地启用以来,已接待新疆、山东、河南等外省市检察机关及我省“七五”普法中期检查组、省市各级政法、行政机关的参观考察,受到一致好评,扩大了我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社会影响力。
三、注重突出实效、延伸触角。一是组建法治教育专业队伍。以该基地为中心,从2017年9月开始,滨湖区中小学围绕“法润滨湖,法伴成长”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法治教育进校园”巡讲活动。巡讲活动招募到一批具有多年法律工作经验、熟悉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公安民警、检察干警、法官、律师,组建专业化、常态化的宣讲团队,授课主题囊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预防校园欺凌、道路安全自我保护等方面,确保了法治教育覆盖全区中小学校。二是搭建网络普法阵地。今年5月底,全市检察机关“以案释法、防治校园欺凌”检察开放日活动在基地举行,我院在活动中首次发布基地卡通形象“未小星”和微信公众号“滨湖区青少年法治课堂”,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线上预约、线下参观等功能,首次实现了基地的双线互动。9月,我院依托“滨湖区青少年法治课堂”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为全区在校中小学生送上“开学法治第一课”,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全方位”普法。三是编写配套法治读本。我院不断深化与教育部门的合作,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结合基地内容,编写出适合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读本。读本内容既贴合基地,又适当延伸,确保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