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资诈骗、电信诈骗、组织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无锡滨湖地区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2016年至2017年,我院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共126件283人,仅2017年即办理63件141人,涉案金额达数十亿元,协助挽回被害人经济损失近10亿元。我院在办案中发现:
1.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众多。此类案件所涉金额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受害人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和社会各个阶层,有的因亲友介绍投资而上当受骗,有的则通过网络落入圈套。如在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被害人有800余人,而另一起电信诈骗案中,受害人达2000余人。
2.高利润诱惑,安全防范不够。此类犯罪极具欺骗性和诱惑性,往往许诺高额利润回报,犯罪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炒文物、炒原油,虚拟项目,拆东补西;受害人60%以上是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法治观念不强,辨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低下,一旦踏入陷阱,不能自拔。
3.案件查证难,办案周期较长。当前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成为重灾区,犯罪分子往往跨省作案,涉及的人物和经济关系错综复杂,查清整个案件事实耗时耗力,案卷材料往往堆积如山。如一起非法集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的卷宗达147本。
4.赃款追回少,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犯罪分子对赃款随意挥霍,有的是资金链断裂,导致追赃工作异常困难。据统计,大约只有1/5左右的赃款能够追回。群众财产遭受损失,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言行偏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检察机关建议:
1.加大力度,成立专业化办案组。抽调专业能力较强、办案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专业化办案组,专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注重类案总结,及时收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涉众型犯罪案例,结合本院办案经验教训,编写研判分析和典型案例,为本院办理类似案件提供专业化指导。
2.提高效率,加强办案衔接联动。对该类案件优先办理,快捕快诉,尽可能缩短办案时间。对其中影响较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及时派员介入引导侦查,固定关键证据,明确案件批捕、起诉的证据要求。同时加强与侦查机关的协调联动,对办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边审查边取证,避免不必要的退查,缩短办案周期,提高诉讼效率。
3.督促追赃,最大程度挽回经济损失。督促公安机关加大赃款追缴力度,及时采取冻结、查封、扣押等措施,积极联系评估部门对涉案资产评估核算、拍卖变现,实现资金“回笼”,最大限度弥补被害人经济损失。
4.释法说理,做好群众情绪安抚工作。坚持将矛盾化解贯彻于司法办案全过程,认真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向受害群众说明司法机关严治犯罪分子、保护民众合法利益的职责和决心,告诫其吸取教训,及时控告揭发犯罪行为。
5.加强警示,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介,积极宣传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向群众讲透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危害和风险,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识别、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能力;邀请社区群众、企事业单位职工旁听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庭审,进行现场警示教育。